若曰稽古,秦汉之际,无定河中游肤施地区,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先后有增山邑、上地、上郡、儒林、银州等称谓,溯及东周及上古,煌煌历五千余年矣。
五龙山法云寺位于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黑木头河南岸,距无定河约十公里。依据周边城山、井湾、土门、贾大峁上古新石器遗址考古发现,五龙山地区当为上古人类聚居稠密区和黄帝活动中心区。
《汉书·地理志》云:“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水经注》:上郡五龙山……上有五龙仙人庙。五龙山即法云寺之五龙山。帝祠之帝,当为五帝。原水即今之无定河支流黑木头河,山北刘石畔石磕为黄帝庙、五帝祠、五龙祠、原水祠旧址,而五龙山法云寺内之“仙人祠”, 祭祀三皇圣母,由远古迄今,历史悠久。山之西有上下蠡谷城遗址,谷蠡王者,匈奴藩王也。
《怀远县志》载:五龙山建于唐开元年间。唐德宗、代宗年间,俄氏鉴真、维俊、冲虚三代均官拜上柱国。悉心求道,铭文历历。大历十二年(777)代宗遣高僧释辩才前往朔方龙兴寺。詔加朔方管內教授大德,允其訓励氐戎之习,革猃狁之风,循昆尼之道。复命为国建法华道场(见《宋.高僧传》),继在银州创建佛寺,取意”佛法如云”,此名为法云寺建寺崇佛之始矣。
宋景德四年(1007),夏州节度使、西平王李德明母亲罔氏仙逝,德明派员赴五台山许愿。于辖区修供十寺,法云寺为其一,《西夏书事》有载。
宋大中祥符三年(1020),李德明建黄海楼、黑宫楼等于鏊子山。德明祭祖时,因仪仗显赫僭越礼制而遭毁誉,更被宋军偷袭,仓皇于斯山双牛沟,藏朕圪崂、王避泉寺,其名称盖隐含其事端绪矣。
北宋熙宁四年(1071) 宋将种谔在无定川大捷之后,其部下王树枚遭遇粮尽援绝而又失期遭斩之困,无奈中选择占山为王,筑寨自保。寺西两公里处王树枚寨为宋夏战争几处仅存遗迹之一。越明年,王树枚增修法云寺准提菩萨接引站佛,四天王洞,八仙楼,三官阁。
明宣德十年(1435),大明击退蒙元的进攻,肇造“仁宣之治”。定法云寺为皇家寺院,鸿胪寺备案,皇家赏赐宣德炉,该炉现保存于区文化馆,为寺院明皇家香炉香火延续之最长和唯一者。
明成化七年(1472),延绥巡抚余子俊水漫涧勘察卫城登五龙山礼佛,资银修寺,十三年,离任,本寺住持百里相送,足见五龙山明代地位之显赫。
正德十三年(1518)明武宗西巡,宦官江彬、总兵马昂陪览五龙山。遇蛇引路,至法云寺,帝异之,敕建玄武殿,诏赐寺伙田240亩。
寺钟磬铭文,法云寺为佛教禅宗曹溪宗道场。禅宗发祥广东岭南,而禅宗曹溪宗更偏安南国,而竟岭南北衍塞上,法云寺佛教位置重矣。
嘉靖二十三年(1544)曹溪宗弟子圆澄、圆润、绥德州指挥佥事杜成、刘江,波罗都总指挥吴镇,寺主雷景等,修葺法云寺,碑、磬均有记。
寺内存明天启碑载:汉代此处有乌龙氏小族村落,上有银山族者,垒造堡寨,防御敌犯,建伽蓝土地庙、仙翁、孔子三圣殿,当为上古部落之延续。
天启四年雷守乾及其子应芳、应秋等重修法云寺,八月动工,次年五月竣工,铸铁碑,竖于玄帝殿卷棚内。
永昌元年,大顺军高一功、李过兵住波罗堡,继退法云寺,布施香火。闯王族叔侯爷李时中,亦随军驻寺,无定河大战,顺军溃败,时中走隐山西文水桑村,族谱有载。
顺治十八年(1661)当地人湖广提督胡茂祯功成回籍,皈依佛门,资银修上院钟鼓楼。时,回乡军汉狼野猛悍,无妻子羁心,少田宅果腹,揭竿之患,隐忧随时,胡公劝募,集资安抚,社会安宁,传为佳话。
清康熙十年(1671),山僧智海、新智,延绥副总兵张国彦、守备刘有谦、左成库等重修法云寺,碑记有载。清康熙辛巳四十年(1701)镇延绥中路波罗等处地方副总兵罗大虎、延绥中协波罗营中军守备萧名英,会首雷弘泽、胡廷杰等捐资修寺。
寺现存清代康熙十年、康熙四十年、嘉庆二十五年石碑三通,刻有住持和僧众分别是:兴亮(主持)、兴云(主持)、兴历(主持)、隆秀、隆昱、隆时、隆晶、隆曻、隆耀、隆昭、隆晓、隆嘉;如澄、慧彻、显存及喇嘛四人;眼珠、眼忠、眼智、眼珍等。由三通碑文落款僧名称明确,康熙十年碑僧众十二人,均曹溪宗兴、隆两辈,僧众主体为禅宗曹溪宗,事实清楚。另清康熙十年碑铭:“释子兴亮、兴云朝夕唏嘘,寤寐不宁,”……“另居僧与本徒隆喜隆口”,其中兴云高僧,在24年后的清雍正三年,已经升为法云寺主持,与铁磬铭相符。
清乾隆八年,隆广大师携六徒,传生、传旺、传清、传灯、传明、传道来五龙山弘法,后为法云寺住持。隆广有徒十三名,其中二徒出众。一名法柱,住终南山,得道又返法云寺,传临济、曹洞二宗;一名法祥,精通庙台音乐,到处打醮念经忏,治田买地一千四百多垧。法柱、法祥的下辈眼字辈有二十七名,再下普字辈,普喜、普庆、普瑞、普机等三十八位,大部弘法榆林,其中眼通,字演潭,升榆林万佛楼的当家师傅。眼明,榆林升千佛寺当家师傅,眼亮于佳县云岩寺当家,后又坐化法云寺。
磬铭五十六辈字为曹溪宗,且明确“五龙山法云寺曹溪禅师正宗派”。名寺必出高僧。法云寺数百年禅宗道场,辈出高僧,最为称道的第22代吴普庆法师,与弟子周易、周祥、周来参加朝廷大比,路经五台山时佛理答辩,五台山僧自愧弗如而弃考。后京比周易、周祥果荣登榜首,不敢居而荐让师傅,佛史有传。普庆圆寂葬于寺摩尼殿东北侧舍利塔。
清初怀远县令苏其炤,推五龙山为“怀远八景”之首,赋诗云:嶂叠岗峦起,盘旋势若龙。溪流潆曲带,谷响乱晨钟。夜月香台静,朝烟玉露浓。望中灵气集,飞佩拟攀从。
法云寺曾多次毁于兵燹。同治七年七月二十四,清将金顺用洋枪、洋炮狂轰守寨之回军,有六幢舍利塔毁于炮火。十月十一,清军剿灭起义军董福祥、李正良部,义军数万人于天路峁溃退五龙山。十二至十四日,清军金顺、成定康,波罗参将罗德胜三部兜剿,义军不支,斯庙遭毁。越三年,斯庙恢复,名臣董氏功成悔过,遥赠銮驾。民国三十六年三、四月,国民党军队两困此山,毁寺门窗殿宇取暖做饭,致寺毁殿倾、狼藉不堪。五月中旬,300余民工拆寨,寺上院二层建筑全数遭毁。文革极“左”, 庙毁香息,僧人缈亡,塑像不存,殃及砖瓦。最惜唐碑两通,宋碑多通以及天启铁碑,均毁坏无存,天怒人怨,追悔罔极。
劫难往矣,盛世肇造。邑人刘汉才、王步德、吴应清、王志远、吴彩林初修于上世纪末,刘培德、吴岳林、吴宝军、刘继忠续建于本世纪初。王明兆君,一生以寺为家,复归圣象庄严。刘培宏君,十年一日,敬事而行,兢兢植树造绿,筹谋奔波,争得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百万元的维修资金。2016年,王强出任大会长,于2018年已成功举办全省美丽乡村研讨会和五龙山摄影节。完成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并报审。
天人相通,或佛或道或仙,或指点迷津,或祥瑞感应,九天玄女授书轩辕黄帝于今,已遥遥五千年矣,然邑民虔诚依旧,不为世事变迁而变迁,不为朝代更替而更替。秦岭、子午岭为中华之脊,然横山、五龙山更子午岭之脊也。五龙山邑民数千余年来礼寺护寺建寺养寺再建寺,其福报必如影随形,其功德当铭记矣。
法云寺佛陀道尊灵验,护佑邑民,干旱祈之则雨,险境祷之则安,伤者拜之则愈,病者求之则康,学子求则仕途通顺,宦者求则民得其安。疑虑者必自觉醒悟,渎亵者多知悔改愆,佛道佑斯民,斯民诚佛道也。
法云寺禅宗道场,何为禅宗?六祖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顿悟尔。
愿五龙山禅宗再兴,香火永绪。
南無六祖惠能菩萨。
是为记。
五龙山法云寺管委会立
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
邑后学 横山方志馆雷建忠携频阳挚友闻双全沐手拜撰
石雕公司 锲刻
二〇一八戊戌年农历六月十九
编辑: 王军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