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贺鹏飞 通讯员 祁永钢)自2000年延川县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具体表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效益成效显著。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2017年与2000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降低318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减少50.4万吨,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1.2万吨,河流径流量提高350万立方米。近几年,扬沙和浮尘天气明显减少,降水量有所增加,一些地方小气候已初步形成,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发展。
二是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红枣苹果富民强县战略。2000年以来,全县累计新造红枣经济林18万亩,苹果20万亩,核桃1万亩。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63元,其中林业收入占人纯均收入的40%以上,在农民收入中有着客观的分量。生态效益补偿全年共兑付资金249.28万元,涉及农户2902户,户均受益859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9户,户均享受补偿基金330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聘用5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集体林管护员,通过生态扶贫,使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是社会效益影响深远。近年来,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绿色带来的精神享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各单位、群体主动发挥能动性,自觉加入爱绿、植绿、护绿队伍,创造性的开展植绿活动,党建林、共建林、纪念林不断涌现。群众在清明节植树祭祖已成为新风尚,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明显下降。全县林政案件从1999年的200起下降到2017年的56起。全民动员,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编辑: 王军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