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全
西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清涧起义,虽然最后都遭受了失败,但它却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锻炼了干部,教育了人民,对陕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清涧起义发生在1927年10月12日,是由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等共产党员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以党组织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官兵在陕西省清涧县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第一次起义,人们耳熟能详,已经载入了党的教科书。第二次起义却鲜为人知。
第二次清涧起义发生在1931年初。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皖北暴动的共产党人杨庚武。
杨庚武其人
杨庚武,又名杨庚午,字舜臣,小名顺城子。1898年2月22日出生于安定县杨家园则镇。因其出生日子是戊戌年庚午日,其父杨如震为其取名杨庚午。其自幼习文练武,膂力超群。1921年,与张秀英结为夫妻。1923年他的儿子杨麟书出生
1922年,杨庚武考入山西太原学兵团。1924年,经老同盟会会员惠又光先生介绍,和同乡吴岱峰一起,考入杨虎城在安边开办的军事教导队,后随部进驻关中,1925年任中尉排长,1926年升任上尉连长,编入黑宪章领导的第一游击支队,参加了著名的“二虎守长安”。1927年随杨虎城部黑宪章第三旅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初,经李力果(又名李烈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杨庚武和南汉宸、黑宪章、曹力如、王子宜、吴岱峰等数十名共产党人因身份暴露,被杨虎城部孙蔚如礼送出境。5日后,参加了皖北暴动。因暴动失败,魏野畴牺牲,杨庚武暗中护送黑宪章回到陕北。
1929年初,杨庚武根据陕北特委指示,联合“土客”保镖周维祺、野树林等人,在延川县马家河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1929年6月,黑宪章在宜川县城遭到陕西警备五区区长武天祯逮捕。各地武装及民众近10万人迅速集结城下。谢子长闻讯,带领共产党员赵文蔚(李锦锋)等人也赶赴宜川参加营救。营救军民昼夜攻城,武天祯见势不妙,立即将黑宪章杀害。杨庚武听到消息后,非常痛苦,发誓要为黑旅长报仇。1929年9月,杨庚武打着为黑宪章报仇的旗号,上了宜川县后九天山寨,和黑宪章义子黑志德、部下王金奎、阎忠的人马汇合一处,任西北铁血抗日义勇军司令。
其时,周围各县党组织积极活动,动员党团骨干上山参加武装,不少受灾的穷苦农民也参加了武装。正在狼神山特支巡视工作的赵文蔚,接到陕北特委派其去后九天协助杨庚武工作的通知,由当地共产党员阎存善陪同上了后九天。谭生彬应赵文蔚之约,为掩护身份,用拉“票子”的方式也上了后九天。谭生彬上山后,在部队内部建立了党支部,由赵文蔚任党支部书记,谭生彬任组织委员,刘子善任宣传委员。在此期间,延长县委、延安区委、陕北特委先后向后九天派去大批共产党人,其中有贺延年、阎红彦等几十人。罗成德、高朗亭(高永光)、贺德清等共产党员任联络员。支部成立后,瓦窑堡、清涧、延长、延川、宜川等县党组织动员大批农民和进步青年参加到这支部队中。同时,通过党的工作,逐渐把这支部队改造成带有革命斗争精神的农民武装。
后九天的农民武装发展迅速,到1930年春已发展到两千余人,引起了国民党陕北军阀井岳秀的恐慌。井岳秀令256旅高双城部“围剿”。1930年4月,周维祺的第三营被其隔山弟兄阎红彦等人拉出,脱离杨庚武部开往吴起三道川与在谭世林部挂名建军的谢子长团会合,编为第二营,后被张廷芝用美人计吞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起三道川事件”。
1930年5月,在敌人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因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力量,杨庚武接受高双城收编,任独立团团长,赵文蔚任军需官,驻扎在延安桥沟一带。按照编选人员留存自愿的原则,杨庚武让赵文蔚提前通知大部分党团员离开部队,另找出路。
1930年夏,高双城设下毒计,用鸿门宴打死了杨庚武手下所有营连长。杨庚武无奈,化妆逃出延安城,在杨虎城部护送家属的骑兵连掩护下,摆脱了高双城的追捕,到西安参加了王曲军官训练团。
担任起义总指挥
杨庚武在王曲军官训练团学习了两个多月。结业后,他婉言谢绝孙蔚如的挽留,爬山涉水,毅然回到陕北。
在甘泉县,杨庚武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谢子长。谢子长时任陕北军事执行委员会书记,他指示杨庚武,联络旧部,组织武装,举行第二次清涧起义,并任命杨庚武为起义总指挥。
杨庚武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不气恁,他首先和中共地下安定中心县委书记马文瑞接上了关系,并在数月之内,跑了几个县,迅速聚集起了昔日的部下千余人,并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搞到了枪枝弹药。他把部队分散安插到杨家园则附近几个村子里,准备等待时机,再次举行清涧起义。
其时,杨庚武继母是安定县齐家湾人,她有个娘家侄儿,名叫孙库子。孙库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下业。他发现杨庚武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就感到好奇,于是就暗中跟踪杨庚武。他发现杨庚武集合了许多武装人员,就要胁杨庚武,让杨庚武任他为排长,遭到杨庚武断然拒绝。孙库子怀恨在心,就跑到延安城,向国民党86师师长高双城告密,说杨庚武图谋不轨。高双城问孙库子有什么条件?孙库子便向高要一支人马。高双城满口答应,立即任命孙库子为便衣队长,给他配齐了人和枪。还给他开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必要时,可以调动部队。
一段时间内,孙库子表面上支持杨庚武的工作,暗地里却监视着杨庚武的一举一动。
经过充分的准备,一切工作业已就绪。杨庚武和中共地下安定中心县委研究决定,起义时间定在4月12日这一天。以期纪念民国16年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死难的人们。
1931年4月11日晚上,杨庚武把起义人员大部安排在黎家湾山上,以防不测。他和另外两个主要负责同志住在山下地下党员张居财家里,进一步研究起义方案。他们研究决定,准备在半夜时分准时出发,包围清涧县城,天亮以前内应外合,打响战斗。
这一切都让孙库子侦察到了,他就近调来部队,包围了杨庚武所在的窑洞。杨庚武奋力反抗,终因寡不敌众,身陷囹圄。高朗亭得到消息后,率领延川游击队积极组织营救,由于情报有误,致使营救没有成功。敌人从另外一条路把杨庚武拉到延安城后,打入死牢。高双城多次封官许愿,均遭杨庚武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而他坚不屈服。1931年秋,杨庚武被敌人枪杀于延安小东门外。时年33岁。
杨庚武的父亲
杨庚武的父亲名叫杨如震,又名杨汝珍,字汉卿,安定县杨家园则镇人,为清末秀才。
杨如震出生于1881年,幼时随父迁居瓦窑堡,以卖裹馅(民间俗称,是一种内包枣泥的面粉烤制食品)为生,后又改开药铺和杂货铺。大革命时期,他坚决支持儿子杨庚武的革命行动,并积极支持谢子长等人举办的农民协会,并编写《布补腹疾》讽刺剧,讥刺改良主义,提倡以治本方法根治社会痼疾。土地革命时期,曾出面具保国民党驻军关押的革命志士,为红军采购子弹、药品、手电筒、电池等物,秘密移送红军。他工书法、绘画、雕塑、篆刻,经其书写的匾额、楹联、碑石、牌楼等广布数县,备受乡民推崇。所画山水、人物、鸟兽、花竹均别具风韵;所雕塑之童男童女,笑容可掬,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所篆刻之单、双狮滚绣球图章,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呼之欲出。二十九年(1940),经薛兰斌等人推荐,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参加“三三制”政权,为边区政府参议员。1950年,为陕北行署特邀人民代表,后为县选举委员会委员、县政府委员会委员。
杨如震非常关心桑梓建设,曾不辞劳苦到边远山区采集矿物标本,调查矿产资源。民国初,美、英技术人员曾到境内勘查石油,他与中外技术人员交涉,介绍境内矿藏,认为陕北除延长外,本县亦有石油储藏,且储量丰富。他认为羊马河一带为陕北地下油流之径流枢纽,为陕北油田之核心地带,希望政府开发。陕甘宁边区时期,他多次将采集的铁矿石标本送到边区政府建设厅,请示开发境内铁矿,得到同意,并在子长开办铁厂。他曾多次步行踏勘咸榆公路永坪到瓦窑堡段,据理力争,建议咸榆公路经子长北上,并申请改黑山寺梁盘道为黑山寺隧道。直到晚年,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1959年,杨如震逝世,享年78岁。
杨庚武的弟弟
杨庚武有个弟弟名叫杨鸿章,1925年三四月出生,陕西安定人。幼时受父亲杨如震和哥哥杨庚武的影响,1940年9月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历任县青救会干事,完小校长,游击队指导员,地委宣传部干事,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后任县委副书记,省党校副校长、党委书记,陕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省劳动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共陕西纪委副书记,省人大教科文委副主任等职。1993年12月离休。后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5月2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9岁。
杨鸿章在1947年担任游击队指导员时,因战功卓著,曾被授予陕甘宁边区政府新民主主义奖章和通令嘉奖(新华社曾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报道)。1948年开始在陕甘宁边区之《群众日报》《西北文艺》上多次发表自由体诗和报告文学,并和著名盲艺人韩起祥合作写出了《宜川大胜利》等陕北曲艺。解放后正式出版了《宜川大胜利》一书。1948年,即参加西北文联(以后改为陕西作协)活动,并为会员至今。“文革”后开始写传统诗词,曾发表于《延河》《飞天》《中华诗词》等刊物,著有《三秦杂咏》《华岳远眺》《闲云集》等书。
编辑: 王军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